七、常见疾病及护理 要幼鸟健康成长,坚持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是不能少的,虽然幼鸟按正确方法饲养下,得病机会比较低,但有些疾病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所以,适当了解疾病,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和疾病,再采取有效的护理,就能有效减少幼鸟夭折和提高康复效率。 1、每天观察幼鸟的情况 a、检查幼鸟的5个健康指标,鸣叫、食欲、粪便、精神、外表,当然,由于挑选的时候已经详细检查过这几个指标,在日常护理和观察时,不需要这样详细的观察,但基本这5项观察是需要的。检查一下鸣叫是否响亮畅顺,检查一下食欲是否保持良好,检查一下精神状况,反应,检查一下眼睛、鼻孔有没有分泌物、肛门是否干净,检查一下粪便情况,如果各情况都正常的,就无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了。 b、每次喂食前必须检查幼鸟素囊的消化情况,一只健康的幼鸟,进食流质后,一般4-6个小时就能完全消化,素囊是清空状态的,或者只剩下很少量的食物,若发现幼鸟上一顿的食物依然有大量的留在素囊里面未消化,那么这个情况下,是绝对不能再喂幼鸟进食了,每次喂食前,幼鸟素囊必须是清空状态或者剩余很少量的食物情况下。如果出现食物积聚无法消化,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你喂食的食物太稠,或者食物本身存在问题,也有可能素囊里面开始病变,当然主人无须过份担心,先尝试喂点水给幼鸟,然后帮助幼鸟轻轻按摩一下素囊,让积聚在里面的食物通过水和按摩得以松开,让幼鸟更容易消化,按摩后,再过1-2个小时看看消化情况是否恢复理想。若情况已经改善,那就无须担心,若情况还是持续无法消化的,那么就要按疾病处理了,具体疾病解决问题看下面的讨论。 c、有些鸟友可能一次是购买2只或以上的幼鸟的,那么这个情况下,主人还要观察幼鸟间是否打架,尤其是进入断奶期,幼鸟随着年龄长大而开始有离巢现象,打架、咬脚趾是常见的情况,如果不坚持观察的,很可能幼鸟受伤了,主人不及时发现,就会引起伤口发炎或者其他情况。 2、常见幼鸟疾病、受伤和护理 a、素囊炎、消化不良 病理是素囊内食物无法消化,积聚甚至变硬,由于时间过长,食物变质,或者受到细菌感染而破坏素囊壁,令素囊病变,发炎,严重者发炎情况会感染到几囊和其他器官,引起器官衰竭死亡。 患病表现为:呕吐,拉稀,精神差,无食欲,鸣叫弱,羽毛蓬松,身体无力,部分会出现口部有异味传出,触摸素囊,素囊内有硬物,或者食物超过24小时仍然不能消化。 解决办法:先停止喂食,若素囊内还积存食物,就小心使用长嘴针筒,往素囊内灌小量生理盐水,并轻轻按摩素囊,让食物变软,再用针筒将素囊内积存食物抽出。日后采用葡萄糖+电解质+先锋4混和后喂服幼鸟,取代以前的流质喂食,一天喂食4-5次,其中药物一天2次。若素囊内无积存食物的,就只需用葡萄糖+电解质+先锋4混和后喂服幼鸟,喂食量和药物跟上面一样。 康复特征为:幼鸟精神转佳,鸣叫恢复正常,精神活泼,这时候可以适当尝试喂较稀的流质,看看消化情况和粪便情况,若已经正常,那么可以逐步恢复流质喂食。不过主人切忌心急,一般有素囊炎的个案,起码7-10天以上的治疗才开始见效的,心急喂食流质的,只会弄巧反拙~~ b、嘴尖、指甲、皮肤流血 这些问题也比较常见,遇到这些事情不用慌张,应该把幼鸟取出,检查伤口伤势,若只是小量流血的,用云南白药覆盖伤口止血即可,一般2-3天就能完全康复。皮肤受伤的,例如眼部附近等比较重要的地方,就要小心发炎问题,只要不发炎结痂的,就可以了。 C、跌撞碰 幼鸟学飞或者顽皮,经常会出现跌撞碰的情况,当幼鸟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先把幼鸟扶起,小心轻柔的检查受力的地方有否骨折、扭伤,再精神情况如何,如果精神情况佳,精神活泼的,一般不用担心,若出现骨折扭伤的,应该按一般外伤处理方法处理骨折和扭伤,若幼鸟反应迟钝,但没有明显外伤的,可能是撞晕了,应该把幼鸟放回去笼子,做好保温,让幼鸟休息一段时间再观察,曾经有一个鸟友有个个案,幼鸟撞墙后,掉到地上,双脚无力,接近瘫痪状态,但消化进食情况还可以,经仔细检查,脚部无明显扭伤充血情况,也没有骨折,但处于瘫痪状态,由于无法弄清什么原因,最后跟鸟主协商,每天双脚全部涂正骨水,并喂服小量云南白药,后来5天后,脚部恢复知觉,25天后,脚部基本康复,能站立。 D、蚊子叮咬 幼鸟由于还在发育,有些皮肤未能完全被羽毛覆盖,或者动作比较慢,有时候会受到蚊子叮咬,遇上这些情况的主人,应该为幼鸟做好防蚊措施,一旦被叮咬,只要咬的地方不是眼睛,而且没有发炎情况的,一般不用担心,2-4天会消失的。也可以适当涂小量氯霉素眼膏在叮咬处。若叮咬在眼部的,那么就比较麻烦了,要仔细留意发炎情况,在伤口处涂氯霉素眼膏,份量尽量要少,如果能控制发炎就最好了,不能控制的,只能寻找兽医协助。 要特别提醒各位鸟友的是,鹦鹉要提防鼠患。 八、幼鸟教话篇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已经初步介绍了一下说话的问题,这里再写详细一点吧。 如前所说,要鹦鹉学会说话,必须条件是 a、从幼鸟开始教导;鹦鹉跟人类一样,教育都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无论什么品种的鹦鹉,错过了学习年龄,成年后,能成功学会说话的机会就很低了··· 至于教说话的时间,跟鹦鹉品种有点关系,不过亚历山大、大绯胸这些,一般4个月大,断奶后,当发现幼鸟经常无缘无故的在支支吾吾或者低声鸣叫发出不同声音的,就表示已经开始学习说话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教导就可以了。 b、正确的教育方法+坚持;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很重要的,经常很多鸟友会问我,怎么家里的鹦鹉学话很不清楚,或者老是学不懂,其实这就是主人的教导方法有问题。 简单说说教幼鸟说话的几个要点 b1、教说话之前,尽量让你的幼鸟精神集中,放在自己面前,身边不能有其他移动物体分散它的注意力,最好让鸟能侧眼侧脸的注视着你说话,这样表示它在用心聆听和学习。 b2、教说话应该挑选早上或者傍晚,鹦鹉较兴奋的时候教,平时也可以教,但效果一般没那么好,注意尽量不要在下午1点到2点左右教育,因为很多鹦鹉有午睡的习惯,这个时候教基本可以说是浪费时间了 b3、教说话时, 声音要大。 声音最好是小孩的声音,女性的声音也可以,男性的声音由于比女性和小孩的声音低音和沉重,与鹦鹉鸣囊的发音音域有差别(鹦鹉都是高音喊叫的),所以,男性的声音相对教困难学会。 要吐字清晰,节奏放慢。 很多人教鹦鹉说话就跟平时说话一样,开火车那样一堆东西吐出来,这样当然是不行的,鹦鹉是学习模仿声音,不是录音机,说话太快,吐字不清晰的,鹦鹉是记不住的,所以很多人经常责怪鸟儿说话不清,其实问题是在自己身上。 要坚持每天教。 鹦鹉模仿,也是一个记忆的能力问题,要鹦鹉记住你的说话,就要每天教,坚持教,不要以为鹦鹉是神仙,教1、2天就能学会,部分鹦鹉智商不高的,一句说话教一个月不奇怪的,特别是刚开始学话的时候,教2-3个月可能还没见开口,但也要坚持教的,坚持就是胜利。 每次只能教一个词语。 很多人注意了上面几个问题,但鹦鹉还是学不会,认真询问下,发现它们急于求成了,主人每天竟然教多句,甚至十多句不同的说话给鹦鹉,那当然不能学会了,要鹦鹉容易学会,要一句一句的教,不能在同阶段内教很多不同的句子,要让鹦鹉学会了一句,再教下一句。而且初初学习的句子必须要简单,容易上口,例如你好,hi、hello之类的词语,不能用太长,发音很麻烦的句子,例如恭喜发财、吃了饭没阿,那些句子对于初初学话的鹦鹉来说,太难了,所以也不能学懂。 教说话的频率 这个频率并没有很准确的科学依据,但根据经验,没一次教说话不要超过15分钟,时间太长,鹦鹉精神无法集中那么长时间的,也会无心学习,所以教15分钟后,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再教。 c、教育环境 教说话时环境必须安静,以方便幼鸟听清楚发音,也容易让幼鸟集中精神学习。但在平时,家里多点声音是比较好的,例如家里经常有人,经常说话的,还有电视机、门铃、闹钟、电话之类的声音,平常如果这些声音比较多的,会引起鹦鹉学习声音的兴趣,对教说话是有帮助的。 要特别提醒的是: a、别教鹦鹉说脏话!也别以说一两句,鹦鹉不会记得,鹦鹉有时候很奇怪的,该学的不学,不该学的却学了,所以饲养过程中,日常不要说脏话,也要告诉家人和朋友不要随便用脏话跟鹦鹉开玩笑,一旦学会了,那么你就准备每天听脏话吧。 B、注意家里一些不该发出的声音!例如吵架或者叫床,别太用力了,曾经有朋友求助,由于自己不注意,家里的灰鹦鹉学了叫床的声音,令他十分尴尬,基本不敢让朋友到家里做客。最后我只能建议他一个字,等,等鹦鹉把这个声音忘了,否则没其他办法。 九、其他事项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剪羽、上环、修剪指甲等的常见问题。 1、剪羽 剪羽是最直接最有效保护爱鸟的方法,防止幼鸟飞逃,以及飞行可能带来的危险和伤害(例如撞墙撞玻璃,或者飞逃后饿死、遇上动物等),每年因为这些原因令幼鸟致死的个案都是很多的,惨不忍睹,大家很应该引以为戒。当然有很多人对剪羽有不同意见,认为剪羽是抹杀了鸟的自由,但从科学角度看,鹦鹉没有自由的概念,要不要自由不是人类界定的,按鸟类学家的分析,鸟类包括鹦鹉的飞行,目的是为了逃避敌害和寻找食物,当没有敌害和食物充足的时候,翅膀就会退化,常见的例子就是鸡鸭鹅,野生的不会飞的鸟类例子也有很多,尤其是澳洲和新西兰这2个国家里面,就见证了不少这些例子,这里我不逐一介绍了,说这么多,目的只是告诉各位鸟友,鹦鹉的剪翅,并不会剥削鹦鹉的自由,不要用人类需要自由的概念套在鹦鹉身上,人类是人类,鹦鹉是鹦鹉,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剪羽方法有好几种,但我认为很多都不够科学,我只认同一种方法,就是把已经完全发育的初级飞羽从羽毛羽管处剪,每个翅膀从最外一根初级飞羽开始,剪6-7根,这个方法修剪后的鹦鹉翅膀比较美观,同时由于修剪飞羽后,残留部分藏于羽毛里面,鹦鹉在梳理羽毛时候一般不会发现自己的羽毛被剪,从而减低了鹦鹉对自己身体不全的心理影响。 剪羽的时间 很多人问,什么时候为幼鸟剪羽为合适呢?一般我会介绍2个时间给他,让他自己选择,2个时间各有优点和缺点。 A、幼鸟长好羽毛,飞羽完全发育后就马上剪羽,甚至看到幼鸟开始学飞的时候就要修剪,不过飞羽未完全发育的时候不能剪羽管部分,会剪到血管,造成流血的。采用这个方法,优点是大大提高幼鸟的安全性,不会出现撞墙、撞玻璃致死,或者飞逃的危险;但缺点是幼鸟失去第一次学飞的机会,肌肉发展、骨骼发展、下地缓冲、平衡性比较差,对心理有影响。 B、幼鸟学飞后,能顺利熟练转弯和降落后才剪羽,这个方法与a相反,危险性比较高,幼鸟初初学飞的时候,控制转弯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撞墙受伤,而且主人不留意,很容易飞出窗外,若使用这个方法的,必须主人多花时间去监督幼鸟学飞的情况,关好窗户门口。优点是骨骼、肌肉正常发展,身体各方面发育也相对较良好。 使用a还是b,就要靠鸟友自己选择了。 2、上脚环 本来打算写一下整个过程的,但考虑到整个过程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所以还是免了,有需要上脚环的鸟友,最好找有经验的人帮忙上,自己没经验不要乱来哦,很容易弄伤脚部的,而且上脚环之前的固定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由于无法清楚表达,就不详细写出来了··· 鹦鹉是否都要上脚环呢?在国内,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无论你选择笼养还是架养,脚环也要上的,就算是笼养,当你遛鹦鹉的时候,脚环扣上鹦鹉带是一个负责任主人的做法 多年为鸟友上脚环的经验告诉我,上脚环应该注意下面这些问题 a、脚环断口的锋利的部位一定要磨平 b、脚环的接口一定要牢固 c、脚环的直径要掌握好,尽量比鹦鹉脚腕直径大2-3mm,预留空间方便幼鸟脚部发育和活动。 d、不要用太粗、太软或者容易生锈的材料作为脚环材料。 e、与脚环小8字连接的,应该是万向扣,而不是链子,链子应该是在万向扣之后。 f、上脚环的时间不能过早,过早上脚环会影响幼鸟脚部发育,最好是100天以后,基本断奶或者断奶后上脚环。 G、此外,给幼鸟使用的链子不能太重,但要注意结实~~~ 3、修剪指甲 鹦鹉指甲可以采用修剪或者磨2种方式去改善鹦鹉指甲很尖的问题,采用修剪方法的,就要十分注意了,因为指甲里面是有血管的,在强光照射下,你可以发现鹦鹉的指甲里面有血管,如果剪指甲太多,伤到血管就会出现流血情况。虽然剪指甲效率比较快,但由于危险性大,所以一般朋友我不建议采用剪的方式。磨指甲是比较安全的,主人可以用毛巾包裹鹦鹉,然后露出双脚,固定鹦鹉,就可以用工具为鹦鹉磨指甲了。或者如果能买到磨爪棍的,那么只要把磨爪棍安装在笼子里面,鹦鹉平时站立在上面,一段时间后,由于爪跟棍的摩擦,就可以达到磨爪的效果了。 4、洗澡 很多鸟友看见幼鸟身体脏就去给幼鸟洗澡,这是大错特错的,无论气温多少,幼鸟没够4个月大,羽毛、肌肉还没基本发育就洗澡,是极容易感冒的,所以,绝对不同意幼鸟洗澡!若觉得幼鸟身体比较脏的,可以用湿布轻轻擦去弄脏的地方,遇上有食物粘结并已经风干的,可以用少量水轻轻弄湿,再用布慢慢擦。 十、总结 大部分饲养幼鸟的情况和我多年实践的经验我都写了出来,但当然不能解释所有情况,有些情况还是很复杂的,我还在不断探讨和总结,希望将来能发表更完善的文章。 |